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管理机构迎来揭牌成立两周年。
随着合作区体制机制运作进一步理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重大政策密集落地,整体服务澳门特征更加明显,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成效。
当前,合作区加强与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协同联动,积极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增量提质,合作区项目、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合作区行政事务局数据显示,合作区上半年商事主体实体登记占比由成立之初的13.77%提升至35%,新引进隆基绿能、万达商管、艾伦塔斯、联邦生物、九号公司、飞鹤等30余家知名企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第一阶段重点目标,到2024年澳门回归25周年时,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机制运作顺畅,创新要素明显集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与澳门有序衔接,在合作区居住、就业的澳门居民大幅增加,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朝着第一阶段重点目标,合作区正加快落地落实。下一步如何提速合作区的建设?
“2024年是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大考之年,合作区将瞄准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倒排工期、争分夺秒抓好重点项目、重点政策、重点指标攻坚行动,加快推动琴澳民生深度融合、建立一体化发展格局、支撑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等目标任务实现新突破,落地一批可知可见可感的标志性成果。”合作区执委员相关人员说。
产业“跨城”拓空间
一个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正加快打造。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是澳门实现经济多元化的重点产业,澳门特区政府组建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组,通过组织调研会广泛听取业界对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粤澳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大鹏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少企业希望“提供生产空间以提高生产量”。
如今,“澳门注册+横琴生产”已破梦为实,是合作区为澳门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创造有利条件的生动注脚。
由澳邦药厂有限公司跨境委托粤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首个“横琴生产、澳门监制”的澳门药品“马交牌千里追风油”于9月8日从横琴发运,通过两地海关及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的查验抵达澳门,于9月15日在澳门国泰集团旗下药房面向公众销售。
“由于首批货量有限,加上市场反应热烈,品牌方表示已计划继续增产,并在取得首个产品成功完成相关手续及流程投放市场的经验后,将预算短期内会增加跨境委托生产的外用中成药品项。”澳邦药厂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蔡健华说。
据了解,目前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及粤澳药业已协助澳门企业开展澳门药品开发12项,包括6款澳门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的内地注册项目,5款澳门同名同方药研发项目,1款已上市产品的二次开发项目,为澳门企业提供非药品开发5项,澳门3款药品在葡语系国家完成注册。
在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方面,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通过对海外市场的医药需求、常见病症治疗需要等进行调研分析,筛选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中医药产品开展国际注册。
“目前产业园与葡萄牙为代表的欧盟,莫桑比克及佛得角为代表的非洲,泰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巴西为代表的南美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直接沟通机制,为企业优秀的产品合法走入国际市场提供政府协调、注册审批通道、市场拓展等全方位的优势条件。”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总监孙继霞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产业园还组建包括欧盟、德国药典委员会委员、葡萄牙行业协会副主席等在内的专家队伍,为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资料申报及政策咨询提供直接的支持和指导。
合作区行政事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合作区规模以上“四新”产业营业收入(不含现代金融产业)达79.99亿元,同比增长29.9%;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达87.77亿元,同比增长2.9%。合作区的澳资企业总量达5688户,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澳资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2.23亿元,同比增长28.6%。
合作区执委员相关人员表示,接下来合作区将着力拓展琴澳发展空间,在产业发展方面将协同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编制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并加快出台若干措施,健全完善“四新”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同时,联动澳门、珠海持续加强国际国内招商推介,推动构建优势资源有机结合、产业链相互衔接、区域紧密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此外,在创新要素集聚方面,合作区将不断完善“平台+人才”支撑体系,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合作区创新要素“汇聚地”。加快推动“澳门监造”系列标志评审机制设置,大力拓展澳门品牌发展空间;建设中葡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集聚地,打造葡语系初创企业进入国内市场首选平台;出台实施合作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作区还可以借鉴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激活横琴制度生态体系,吸引港澳人才、企业、与投资落地合作区。
“双城”生活便利化
产业的“跨城”发展,带动了“双城”生活的常态化。
今年5月,《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技术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药品零售单位执业备案管理规定》两部法规出台,成为合作区用足用好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开展“小切口”立法创新的首批成果。
相比之前,澳门医药专业人士申请跨境执业的程序更加便利,执业范围更加广阔。首批已有4名澳门医学人员获得执业证书,30名澳门药学人员递交了申请,越来越多专业人士选择投身合作区建设。截至目前,医师、建筑、旅游等领域的澳门专业人士来合作区跨境执业人数增至1270人。
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是合作区的四大定位之一。当前,横琴立足“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示范工程,推动衔接澳门标准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落地,“以点带面”加快营造适宜澳门居民生活融入、就业创业的优质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在合作区定居、工作、创业、学习。
合作区行政事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在横琴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同比增长28.9%;澳门学生同比增长35%;今年横琴口岸出入境人员超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6%。
“双城”生活的实现,离不开便捷通关的赋能。
据了解,横琴边检站结合人员规模、群体构成、口岸现场条件等因素,陆续推出了“常旅客”通道、学童通道、随车查验等便利措施,不断提升通关体验,持续为琴澳居民的双城生活保驾护航。
“通关时间大大缩短,让经常往返琴澳的居民体验无感通关。”首名通关的“常旅客”董文伟体验过专用通道后说。7月18日,《积极支持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发展若干出入境管理服务措施》发布当天,横琴边检站在出入境旅检大厅启动常旅客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旅客实行更加便利查验。
横琴边检站相关数据显示,两年来,经横琴口岸出入的旅客超2125万人次,车辆约290万辆次,其中单牌车超195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约81.7%、68.1%和172.4%。
在横琴这片进一步扩大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的热土,各项机制对接先行先试。
横琴边检站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横琴边检站正在积极探索对乘坐巴士集中通关的跨境学童实行随车查验、澳门救护车入境横琴等便民举措的可行性。此外,横琴边检站还积极推进智能化车体检查系统建设,协同建设车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车道,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力推进人员车辆进出高度便利。
当前,合作区正积极探索信息互享互通,例如深化“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便利两地商事登记信息互通互认,成功服务两地投资者办理跨境商事登记34宗,业务办理时间缩减60%。此外,还积极拓展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功能,今年上半年,上线了个人资产证明验证场景、企业资产证明验证场景和核数证明验证场景,截至2023年6月末,累计完成资产证明验证49笔。
合作区执委员相关人员表示,合作区将推动总体发展规划获批,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重大政策尽快落地。同时,加快推进琴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便捷流通,全面完成“一线”横琴口岸二期工程及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完善“二线”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实现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通道桥顺利通车;配合建成资金“电子围网”系统,实现合作区金融市场高度开放。
此外,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合作区将聚焦澳门居民关心关切,建成“澳门新街坊”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创新突破,推进与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序衔接,落实允许卫生站内澳门医护人员执业及使用在澳门已上市的部分药品政策,实现在项目范围内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加密定向传送境外电视频道。此外,推动对申请入出横琴的澳门机动车实施“一检两认”,试点推出随车验放便利措施。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彭敏静)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