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这个题目,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也即踏实快乐行事,踏实快乐理财。
工作需要踏实,处理生活中各种事务需要踏实,而理财也绝对需要踏实。惟有踏实,才能用心专心地学习与理财相关的经济金融知识和操作办法;惟有踏实,才能更讲科学、更趋合理地调整自己的理财期许;惟有踏实,才能让自己的理财行为更加安全稳健,综合收益更高。
人生是奔着快乐而来的。快乐是我们人生的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标。没有钱,肯定不快乐;光有钱,也不一定快乐。如果凭借自己的努力,挣到了钱,理好了财,实现了自己和家人学习、生活、事业,以及一切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的发展目标,则既不为钱发愁,又在理财花钱中享受到美好愿望的满足感和成功的快乐,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特别值得去思考,去为之付出智慧和热情的事。
要做好踏实快乐地做事理财,需要有如下基本点:
一是善于多方位捕捉并快捷有效地利用信息。发生在国际国内的许多事件,都会在经济领域尤其是资本市场、贵金属市场、石油、钢铁、煤炭、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市场得到及时而多角度的反映。成功的投资理财专业人才,无一不是通过较为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这些信息,确定理财的总体方向和操作路径的。在操作中,要对信息进行甄别,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全盘拿来,而是要合理有效地利用,避免因为信息把握利用的不准确,而误入非法集资、网络诈骗以及其他骗术陷阱。
二是熟悉产品,了解市场,了解自身,不熟悉的不做。从巴菲特到我们每个普通老百姓,这一理论都特别适用。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对自己的投资对象都不熟悉,不了解,对自己的投资方向都不甚明确,通俗点儿,对钱用到哪些地方,托给什么样的人都不清楚,贸然冲入市场,招致损失的可能性,就会相较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要大得多。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常常难以抵抗高收益、高利润的诱惑,不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甚至是在对筹资人和管理人的信息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不管不顾地冲进去。因而,管理自身不切实际的暴富欲望,克制孤注一掷的投资冲动,是非常难得,也非常必要的。
三是兼顾风险与收益,注重资产的合理配置。这一点,也是在具体操作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无论股市(含股票型基金)、贵金属这些起伏大、风险高的单边市场如何火爆,都时刻不可偏废风险防范。要兼顾风险与收益,至少需做好如下方面:一是不将养老金、家庭基本生活费及家庭成员应急的钱款投入高风险市场;二是对应自身实际,确定合适的投资高风险产品的比例,理财界通用的倒减法,可考虑一用,即以80减去自己的实际年龄,得数即为可投资高风险产品的比例(如一个30岁的人,可投资比例为50%;而一个50岁的人,可投资比例为30%);三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购买稳健型产品,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比较,选择性价比高的品种,获取相对好的收益。
四是边学习边思考,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这话用在理财上,也非常适当。投资理财界有一句为大家所普遍认同的话:一个股民(基民也一样),至少要经过一轮牛熊市的转换,投资理念才会渐趋成熟和理性。要学习经济金融理,投资理财操作基本点,同时,要向资深的投资理财人士学习,既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也了解他们在市场中遭遇的挫折和教训,在广泛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情况,适时调整理财策略,尽量少走弯路,提高理财的针对性和收益率。
黄女士和刘女士,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也是比较要好的朋友。两个人因为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的不同,在理财上也有一些不同的主张和具体操作方式。黄女士家境优裕,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收入较高的父母,为其留下了一笔不小的积蓄。她热衷打麻将,将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跟朋友聚会上,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探讨麻将技艺”上。至于理财,炒股票、买基金、买理财产品什么的,她一般听同事或者周围朋友的,自己不愿意耗费时间和心境去进行分析研究。而刘女士来自小县城,父母都是小工厂的工人,工厂破产,双双下岗后,靠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供她读完大学,已是拼尽了全力。因而刘女士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就是要在努力工作获取较好报酬的同时,通过正当的途径理财增收,以回报父母,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2014年下半年,股市开始启动,通过多方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刘女士感觉这是一次难得的投资机会。按照中国资本市场既往运行规律,牛市很短,熊市漫长,一个人一生也难得遇见几次真正的大牛市。把握得好,就可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反之,则有可能错失机会,甚至因为冒进而搭进本金。她投资8万元,购买了一只环保题材股票、一只高铁建设股票,股指到4500点时,她的股票翻了两番。她坚决不恋战,果断离场,积累起了30万元资产。今年2月,他用积蓄加年终奖,购买了10万元股票型基金,在春节以来的大牛市中,她选择的一只成长型基金,涨势良好,到5月26日,经过连续几天大涨后,已达到110%的收益率,她见好就收,全部赎回。从而成功地避开了“5.28”的狂跌。两样加起来,刘女士积累了50万元的资金,她转而投到工行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5%的稳利型理财产品,落袋为安,在较高安全性前提下,收获较好收益。
然而我们要问了:中国股市要健康持续向前发展,如果都像这样赚一把就撤退行吗?况且,如果股市再涨,她岂不错失机会吗?对此,刘女士有她自己的回答:中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规范发展前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好转、投机成分仍然很重的大背景下,不求摸到最高点,只要在比较好的位置保卫胜利果实,就是对自己资金的一种最好保护,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未来负责任。
对于未来股市再创新高自己会失之交臂以及支持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问题,刘女士的做法是:在将整笔资金撤回后,继续进行基金定投。这样,可以在不伤筋动骨的大前提下,参与并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同时,如果股市再向上行,自己的定投产品随之上涨;如果下跌,购买正当时,且购买成本降低。从长远看,随中国改革发展步伐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以及股市的进一步规范发展,股市整体将呈上行趋势,这样,长期坚持定投,将以小积累换取大财富。这也是最为刘女士所认同的理财方式。
牛市到来时,黄女士也跟着朋友扑进了市场。她懒得花时间看经济金融市场信息,更不愿意认真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都是跟着别人走,听着各种消息进行操作。在大牛市中,当然也有所斩获。但因为主要是靠信息,而不是靠自己的分析判断,追涨杀跌,快进快出,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给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打工,为这些机构贡献手续费。到5月底止,因为月末的大跌,她今年以来投资资本市场的总收益率不到20%,远远低于股市涨幅,也与刘女士的收益相差甚远。更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股市的大幅震荡,她自己投入较多,心里没底,情绪难免随股市的涨跌而起伏不定,会出现焦躁、烦闷、懊恼、患得患失等心理现象,而不像刘女士那样,把握好大势,能够理性看待市场短期的起伏,当获利了结时,果断出手,也不再为后面的上涨而后悔,心情更平静坦然。
经历了5月末的大跌后,黄女士也在分析自己的理财思维和操作上的问题,为此,她找到工商银行的理财经理,通过与其交流,以及和刘女士一起对回顾前期理财的得失,她决定接下来先采取如下措施,再视市场变化情况和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一是降低资本市场投入率,在4500以上点位,将自己投资股市的资金撤回60%。二是将撤回资金中的一半购买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分享资本市场持续上涨收益;一半购买偏稳健型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如牛市,但心里会踏实很多。三是坚持基金定投,每月定投2000元,分别购买一款医疗保健题材基金和一款环保题材基金,都是关系民生的热点题材,相信其良好的长期走势。四是将需要用的货币资金,小半放在活期存款上,大半放在工银“薪金宝”货币基金上,收益高于前者,赎回T+1个工作日(即上班时间内次日)到账,若真有较大开支的话,也能在活期存款支取后,很快接续上,方便快捷。这样一来,黄女士再也不用成天盲目跟着别人后面炒股卖股了,可以说省心了不少,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收益率一般也不会低于在股市快进快出。
踏实行事,快乐理财,说的是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一种从容悠然的心境,一种既审慎又放松、既努力又闲适的生活状态,一种既用心又省心的操作技巧。用严谨务实的眼光,选择效率较高、质量较好的方法,然后便可以较为轻松自在地播种和收获了。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小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