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财走进普通百姓,理财管理的质量与个人和家庭生活幸福度紧密相关的意识越来越被大家接受的今天,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经济环境变化多端,存在银行的钱也不尽能连本带息全部拿回的时候,老百姓常常会陷入两难:不理财,自己的积蓄就会被物价慢慢吞噬,况且银行存款也一样有风险;而理财,如果操作不当,则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还不如把钱存银行,因为前者的风险是马上会兑现的,而后者的风险,到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政策理论研讨上。
我先生的旧同事,在某中学任教的欧阳先生,一直对理财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参与热情。他在2006年股市止跌回暖的时候进入市场,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着着实实赚了一大把,在2008年初,春节前夕,卖出了大部分股票,落袋为安。当然,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股市步入漫漫熊市,股民们的辛苦钱大多被汹涌而来的熊市大洪水给冲走,或者稀释掉。这让欧阳先生很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 操作技巧而自信,而骄傲。
2008年,在股市因为诸多内外部事件影响而持续走低、哀鸿一片的大背景下,欧阳先生转而将资金投向债券市场,购买了两款当年发行的增强型债券基金,到2010年上半年,累计收益率达到20%。他为此对自己的市场判断能力和理财操作能力更加自信。因而,后面的几年,他一直有30%的流动资金布局在债券市场上,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更非阴跌绵绵或者低位徘徊的股票所能比。
然而,到了2013年,股票市场依然没有什么起色,而债券市场也出现深度滑落。欧阳先生购买的某大基金公司预期收益达6%的一年期的纯债基金6万元,到年末还亏损了1600元,亏损幅度达2.66%。自己亏损了倒也自认倒霉,前期盈利可以进行适当弥补。最要命的是,欧阳先生还动员自己的母亲、大姨、小姑妈购买了此款产品,开始,几位老人有些犹疑,怕不稳当,欧阳先生打开电脑,登陆网上银行,把自己以前购买的债券基金情况展示给她们看,他以前购买的几款债券基金,累计收益率分别达到17%--20%,并给几位老人讲,此款基金是纯债基金,不进股市,风险很小很小,预期年收益率达到6%,经过了几番游说,大家都拿了一些钱来购买此款产品。最多的小姑妈购买了12万元。一年到头,不但没有丝毫收益,还亏损3200元,就是存在银行,也有3900元的收入。
其实当初,欧阳先生向自己的亲人们推介这款产品,目的还是想让老人们多挣点儿收入,正因为深知她们谨小慎微,才专门推荐的这款纯债基金。但没期然市场转眼间变了脸,曾经给他带来过丰裕回报的债券基金,让他狠狠地摔了一跟头。他觉得自己很是愧对自己的亲人们,春节的时候,专门请他们在一起吃饭,聊起自己这些年投资债券基金的话题,对市场突变带给老人们的损失,表现出深深的歉意。老人们原谅了他。但他没有办法原谅自己,很久都沉湎在不安与懊恼中。
这件事,让欧阳先生对自己的自负和凭经验办事,产生了深深的自责,他更加深有感触地认识到:市场先生的脸,变起来是十分可怕的,有时甚至是猝不及防的。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就会有全然不同的表现,而这,如果没有事先考虑充分,进行风险防控,单凭并不丰富全面的已有经验,一旦遭遇黑色事件,损失就在所难免。他感觉自己有进一步学习经济金融知识,更深地了解市场,更理性全面地把握理财行为的必要。
欧阳先生的理财事例,可以给我们防控市场变脸的如下启示:
一、了解经济大势,确定理财方向。如果把理财比作写文章,这应该是谋篇布局的第一步。就是要逐步培育起敏锐的头脑,对直接间接影响到理财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比较及时、全面、准确的了解,这样就不会盲目投入,避免一不小心,踩到雷区。比如在2007年下半年,股市热浪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如果对股市的前期点位和运行规律了解不够,对可能影响股市的因素考虑不多,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盲目大举进入的话,就会遭遇2008年的雪崩。而在2009年,在4万亿的刺激作用下,股市有了一定回升,最高回到3400点以上,如果在政策刚刚出台时进入市场,或者进行补仓,到年度较高点(不要指望能够踩准最高点)从市场退出,就可望有所赢利或者减少亏损。要培养对经济形势的敏锐反映能力,需要长期的学习历练与总结思考。
二、了解产品特点,进行合理配置。随着理财市场的日趋丰富和发展,可供选择的种类越来越多。但就如穿衣戴帽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就需要在对各类产品的结构、特点、收益率、风险水平、管理机构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与自己的财务状况、收益预期、风险偏好相对应的产品,并对产品进行合理的配置,确定不同类别产品的比例。形成长期与短期、风险与收益相互补充、相互对应的一篮子理财计划,确保东方不亮西方亮,屋子的某一小角漏了,还有备用材料可以补漏,有其它安全的角落可以蔽雨。就银行系理财产品而言,可以在保本型、固定收益型、
浮动收益型(安全系数递减,收益率递增)间进行配置;就基金而言,可以在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间挑选搭配;就贵金属产品而言,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和财务能力,在纸黄金、纸白银、实物黄金、白银、铂金、钯金,以及贵金属递延业务间进行选择操作。
市场变脸是常态,只要对市场把握准,产品了解透,配置较合理,投入不过大,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为一时的变化而焦躁甚至狂乱。
三、跟踪运行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就如我们购买的食品、药品、家具等商品需要时时查看,防止过期变质或者人为损毁一样,购买了理财产品,也要时时跟踪市场信息,了解产品管理团队情况、前期运行及收益情况等,适时通过追加、赎回、卖出、转换,以及用卖出或赎回的资金购买新产品等形式,进行调整。欧阳先生在理财中,尽管也有遭遇“黑天鹅”事件的时候,但总体来讲,跟踪、调整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到位,因而收益率不但跑赢了CPI,而且较五年期国债还略高。
四、把握产品节点,努力增盈止损。把握节点,也就是把握一些产品的内在规律,以及各家管理机构出于自身需要,对产品在不同时点就价格、期限、收益率等所进行的调节。比较明显的是,尽管黄金市场在2013年整体出现大跌,但其“金九银十”的规律还是得到了较明显的体现。去年9月中旬,黄金和白银回到了年度最高点,如果掌握到这一点,进行账户贵金属操作的人,还是可以在7、8月份买入,进入9月后伺机卖出,进行波段操作。而理财产品,大家记忆犹新的是去年上半年的钱荒,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度突破7%,如果在这个节点购买,则可望获取高于同期定期存款一倍以上的收益。同样的,由于年度考核的驱使,各家投资机构为了做时点,会联合做多,股票市场一般在年度最后一天,都会有一个幅度不低的涨幅。需要用钱或者想调整投资组合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这一天卖出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减少损失(前期亏损的)或者落袋为安(前期略有盈利的)。
五、不断学习总结,做好防控预案。在理财市场一番摸爬滚打下来,经验教训都会得到一大堆。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回顾、总结,面对市场变脸,做好防控预案。这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欲望管理的问题。就是要对自己的资产配置,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对各类产品,确定不同的投资额度、时点和收益预期。比如,对高风险高收益类产品,要在了解产品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投资与否。对无固定期限风险类产品,确定最高亏损额,触到这一额度,即快速赎回止损;对有固定期限的高风险产品,要根据自身承受能力,确定投资额度,无论当时市场如何热炒,也绝不突破上限。做到了这一条,即使遇到不期而来的风险事件,总体算账,也不会亏到本金。
2014年上半年,由于股市持续不振,加上市场资金面趋紧,债市又有了一定程度回暖,欧阳先生和他的亲戚们所购买的纯债基金亏损逐步减少,即将回本。欧阳先生这才松了一大口气。他表示将密切关注市场情况,适时进行赎回债券基金、调整理财组合的操作。并在老人家的基金赎回后,建议他们全部购买工行系保本理财产品。这样,其收益率远高于存款,且稳定可靠,让老人家放心地颐养天年。
说到几年来的理财经历,欧阳先生认识到,市场里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在新的投资领域从来都不交学费的人。就是索罗斯、巴菲特、罗杰斯这些金融大鳄,也不可能对市场的变幻完全预测、精准把控,也不是没有看走眼、败走麦城的时候。所以才有了流传甚广的巴菲特的那段名言:“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记住前两条。”但如果有了上述五条,我们理财的路可以走得更稳健一些,更顺利一些,长期收益可望更高一些。
面对随时可能变脸的市场,您准备好了吗?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小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