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继续暂停,单日净回笼资金900亿元,为连续第八日净回笼。市场人士指出,昨日市场资金面呈现紧平衡;往后看,4月上半月资金面问题不大,需关注20日前后企业缴税的影响,对未来流动性谨慎但不悲观。
OMO继续停摆
5日早间,央行发布公告称,当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已是央行自3月24日以来连续第八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而当日到期的300亿元逆回购,以及顺延到期的600亿元逆回购,悉数实现净回笼。据统计,因OMO持续暂停,近期央行已从公开市场操作渠道净回笼4100亿元。
临近季末时点,央行不仅没有增加资金投放,反而连续通过OMO实施净回笼,这看起来很反常。对此,央行的解释是,3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增加了银行体系流动性;跨月后,5日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仍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
观察最近货币市场表现,3月下旬资金面波动如期加大,货币市场利率一度出现大涨,但流动性最紧的时候并不是季末,而是光大转债申购前后。因转债申购冻结资金,3月20日左右,部分大行流动性吃紧,导致短期资金面明显收紧。在转债申购资金解冻后,虽然季末考核来临,流动性波动仍较大,但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紧张,银行类机构流动性尚可,3月最后一周,存款类机构质押利率债融资的回购利率波动并不大,流动性压力主要集中在非银机构身上。
总的看,一季度末资金面是有惊无险,银行体系流动性甚至好于预期。究其原因,既与先前市场对季末流动性压力的预期及应对准备比较充分有关,更得益于总量流动性的改善,这应该也是央行在季末时点实施流动性净回笼的底气所在。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银行体系流动性重回总量“适中”甚至“较高”的主要原因为财政持续支出。每年3月均为财政支出大月,由于今年1-2月财政收入(含政府基金性收入)增长较快且支出较少,因此3月的净支出压力明显大于往年。财政投放通常集中在每月25日至月末的这段时间,因此上周银行的资金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
短期不悲观
市场人士指出,跨季后,流动性出现改善,尤其是非银机构压力缓解无悬念,而整个上半月资金面仍有望保持平稳状态。
结合以往经验,跨季后,随着监管考核、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消退,货币市场流动性有望展开自我修复,货币市场利率存在一定回落空间,尤其是偏离正常值较多的中长期限品种。整个4月上半月,由于影响流动性的不利因素较少,加上3月底财政支出充实银行类机构超储,资金面仍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状态,但央行暂停流动性投放,限制资金面走向宽松。到20日前后,随着月度缴税增多,资金面压力可能会重新加大。
总的来看,鉴于央行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但保留一定压力的倾向明显,多数时候流动性可能会呈现紧平衡,短时波动仍会常见,但近期央行加码紧缩的概率不大,加上特朗普交易遇到瓶颈,全球小共振的过程中,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差在减弱,美元步入震荡,这将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甚至推动外汇占款的阶段性回流,因此,对未来流动性也不必太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