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25日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

固态电池被视为全球动力电池下一代技术竞争的焦点。7月以来,多家企业披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从去年氧化物与硫化物的技术路线之争,到今年聚焦中试线建设进展,预计明年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和产业规划相继实施,行业目光将转向谁能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应用。”有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将不断加速。

•‍“退潮”的保险经代: 销售套利空间消失 差异化壁垒待造

保险公司通过中介公司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渠道,也就是经代渠道,正在经历一场“退潮”。记者调研部分保险公司后发现,“报行合一”下,不少保险公司大幅压缩经代渠道的营销费用和佣金水平。当保险经代行业长期赖以生存的财务和业务模式被击穿,经代渠道的未来在何方?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经代渠道价值犹在,未来会从比拼“卖哪个产品有性价比”转向“能提供什么附加价值”,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发展才是出路。

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新登记私募近30家 创始人大多具有公募、券商经历

今年以来已有近30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新登记私募的创始人大多具有公募、券商等行业的从业经历。在业内人士看来,每一轮行情进行中或启动前都会迎来“奔私潮”,今年私募迎来不少新鲜血液,一定程度上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未来伴随着增量资金加速入场,经济修复得到数据验证,A股和港股结构性行情有望持续演绎。

•‍环保产业拥抱AI 头部企业竞逐“超脑”

环保产业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AI)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7月以来,瀚蓝环境、侨银股份等环保头部企业积极携手科技公司,通过组建合资企业、成立研究院等,将AI技术创新应用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推进产业智能化转型。业内人士认为,这场转型不仅重构环保产业的技术架构,更将重塑企业商业模式与市场价值。随着AI技术在垃圾焚烧、环卫服务、水务管理等场景的深度应用,环保产业正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供需基本面有所改善 稀土价格持续上涨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7月24日国内氧化镨钕价格为52万元/吨,相较于年初已上涨30.5%。A股市场上,7月24日稀土、稀土永磁板块飘红,广晟有色、中科三环涨停,北方稀土盘中触及涨停。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稀土市场火热是供需和预期共振的结果。国内镨钕价格与美国国防部给美国稀土企业MP定的最低承诺价相比,尚有较大价差。另外,稀土供需层面的好转也为价格走强提供支撑。

证券时报

•‍不再锚定最低价 国家药品集采明确反内卷

7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国家医保局研究优化具体规则,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价差的计算“锚点”,不再简单地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同时,对于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规则调整,意味着中国药品集采进入了“质价平衡”的新阶段,对于医药行业更加健康发展有风向标作用。

•‍“弱美元”预期强化 人民币汇率积蓄升值动能

7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升29个基点至7.1385,较月初累计调升149个基点,来到2024年11月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7月以来,明显波动的美元指数走势,难以预测的美联储降息步调以及海外经贸形势变化,这些都未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平稳走势。美国经济数据的超预期表现并未扭转市场对“弱美元”预期的强化,我国在持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动能进一步积蓄。在受访专家看来,人民币汇率或稳中趋升,应把握好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和计价功能。

证券日报

•‍二季度外资公募机构动向揭晓 多维策略揭示A股市场结构性机会

随着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披露收官,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和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等外资公募机构的持仓策略浮出水面。从策略层面看,部分外资公募旗下的绩优产品在二季度延续了“科技+医药”的核心配置,同时显著增加了高股息资产的持仓,形成了“进攻+防御”的均衡布局。展望未来,外资公募管理人普遍表示,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创新药和高股息资产等领域,并通过灵活的配置策略应对潜在风险。

•‍AMC频频增持银行股 财务、政策与战略协同是主因

近期,AMC(资产管理公司)多次“加码”银行股。受访专家认为,AMC作为大型金融机构,其增持行为通常被视为对银行股价值的认可,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为银行股股价提供支撑。同时,AMC通过增持持有商业银行股权,可以基于股权纽带形成较强的战略协同效应,更好地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新华财经
【关闭窗口】